close


與恩人相見已經事隔近半個世紀。
  半世紀的牽掛

  44年前,流落街頭的母女被這對夫婦接回家住 

  44年後,來重慶十餘次終於找到恩人再度重逢

  友善熱情重慶人

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
  昨天清晨,天矇矇亮,張金元、劉清玉夫婦起床了,輕手輕腳洗漱完畢後,開始在廚房準備早餐。吃完早飯,他們依依不捨地與何淑萍告別,仿佛相知多年的好友。
  44年前,身無分文的何淑萍與襁褓中的女兒流落在渝中區化龍橋的街頭,好心的張金元夫婦將素不相識的母女接回家中,照顧了大半年時間。前天,在化龍橋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,兩家人再次相聚。
  丈夫死亡

  母女流離
  工棚外癱坐著一名面容憔悴的女子,懷中抱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嬰兒,丈夫剛剛因病去世。張金元夫婦把她接到家裡一住就是半年。
  1970年,渝中區化龍橋一鐵路隧道正在施工。5月底的一天,25歲的張金元路過施工現場,看見工棚外癱坐著一名面容憔悴的女子,懷中抱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嬰兒,正在向現場的工人們哭訴:“娃兒老漢走了,我今後怎麼辦喲...。。”
  張金元向相熟的工人張志鵬打聽得知,女子叫何淑萍,21歲,丈夫是施工現場的一名工人,剛剛因病去世。何淑萍與去世的丈夫都是四川彭縣人(現彭州市),與張志鵬是同鄉。
  何淑萍沒有工作,此前一直跟隨丈夫住在工棚里,現在,她不僅沒了經濟來源,連住宿也不太方便。
  但是,工棚里都是外出務工的民工,大家雖然著急,一時也想不出好的辦法。聽到這裡,張金元動了惻隱之心:“我回去跟妻子商量一下,看能不能讓她到我家暫住幾天。”
  張金元回家後,將何淑萍的情況告知了妻子劉清玉,她幾乎沒有任何猶豫,馬上表示支持:“大家都是女娃兒,我曉得她不容易,先來家裡住到嘛。”
  張金元夫婦隨後趕到工棚,將走投無路的何淑萍母女接回了家。
  當時,張金元夫婦都是微電機廠的幹部,育有一兒一女,一家四口住在單位12平米的宿舍里。這間房子就只有一間卧室,廚房和廁所都是公用的。為了讓何淑萍母女倆住進來,張金元安排兒子去跟曾祖母住,只留下了1歲多的女兒。
  本就不大的房間被一張帘子隔開,分別擺了一張大床和一張小床,兩家人就這樣生活在了一起。
  當時,張金元夫婦的月收入共有70多元,雖然在當時來說比較可觀。但那個年代,糧食供應是定量的,夫妻倆一個月只有1斤肉(16兩)、4個雞蛋。突然增加了何淑萍母女兩張口,張金元夫妻倆在吃穿上都要提前計劃,很多東西都省了又省。
  白天,張金元夫婦上班,何淑萍留在家裡,主動承擔了家務,並帶著兩個孩子,日子也算過得其樂融融。
  救濟何淑萍母女的事,夫婦倆沒有告訴親友,只有隔壁鄰居見到了問起,他們才說起緣由。“也有鄰居說我們傻,但我們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也沒有想什麼回報。”
  兩家人同住在這個12平米的房間里,何淑萍心裡偶爾還是會有些擔心———劉姐姐會不會有其他想法?這個問題張金元也想到了,二人多次與劉清玉溝通。劉清玉的態度始終是:“沒得啥子啊,多個人說話還好些。”
  對何淑萍來說,長久住在這裡的確不是辦法。加上她不是本地戶口,在重慶找不到工作。在張金元家中住了半年多以後,她主動向夫妻倆告別。“他們幫了我半年多,已經是雪中送炭了。”張金元夫妻倆雖然感覺有些意外,還是很快為何淑萍買了回老家的火車票,並把母女倆送到了火車站。
  本組圖/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攝
  四處奔波渴望重逢
  一直為生計奔波,換了數十次工作後,何淑萍終於成都定居。五六年前,糖尿病越來越嚴重,她一直想找到張金元夫婦,前後來重慶化龍橋不下十次。
  何淑萍回到老家,幾年後,與現在的丈夫盈洪全結了婚,之後,輾轉雲南、四川兩地,前後換了數十次工作,終於穩定了下來。
  年輕的時候一直為生計奔波,後來,何淑萍與丈夫在成都定居,生活也算富足。直到五六年前,何淑萍的糖尿病越來越嚴重,想要找到張金元夫婦的意願也愈加強烈。“我現在身體也不好了,要是還找不到他們,我會終身遺憾的。”
  她知道張志鵬與張金元相熟,便專程找到張志鵬要來了張金元的地址。字條上寫的是:張錦元,地址:化龍橋XXX。
  那時,盈洪全還沒有退休,他非常支持妻子找恩人,於是,他多次到重慶,按照紙條上的地址去找,可當他按照紙條上的地址找到化龍橋時,張金元夫婦已經搬走了。
  “我來找了不下10次,我們倆也一起來找了2次。”盈洪全說,他們還求助過派出所,但“張錦元”這個名字始終查不到。後來,他們也意識到名字也許有錯誤,但此時張志鵬已經過世了。
  5月1日當天下午4點,何淑萍和丈夫再次從成都來到了化龍橋。兩個人一直在附近找到晚上7點多鐘,還是沒有結果。
  無奈之下,兩位老人於5月2日早上9點鐘,來到化龍橋派出所向民警求助。“張錦元?”民警通過戶籍查詢發現沒有此人。得知這個消息,何淑萍一下急了,眼淚幾乎都要掉下來,“咋麽會找不到嘛,警官你再幫我找找。”
  隨後,民警通過模糊搜索找到了69歲的張金元。“就是他!”何淑萍看了一眼電腦屏幕上的照片,一下子興奮了起來。民警電話通知了張金元,很快,他便趕到了派出所。
  “小何!”“張哥!”兩人在派出所一見面,就認出了對方。“走,到我家去,你嫂子還在屋頭等到的。”隨後,張金元將何淑萍夫婦帶回了家中。路上,何淑萍的眼淚一直往下掉:“我還怕以後再也見不到你們了....。。”
  短暫相聚依依惜別
  晚飯過後,4個人一直在聊天,幾乎忘記了時間。“你們回來了一定要來找我喲。”“從太原回來,就去找你。”
  走進張金元位於馬家堡小區的家中,何淑萍禁不住連聲感嘆:“換大房子了,這兩幅字也不錯。”這是一套套內約120平米的房子,張金元老兩口和孫子住在一起。
  當天晚上,張金元夫婦下廚,為何淑萍夫婦倆洗塵,何淑萍主動要求洗菜、切肉、炒菜,仿佛回到了44年前。一邊忙,何淑萍一邊抹眼淚,“這麼多年了,我總算了了心愿了。”
  “這麼多年了,小何還是像當年那樣勤快喲。”張金元夫婦說,得知何淑萍現在過得很好,他們也很開心。
  晚飯過後,4個人一直在聊天,幾乎忘記了時間。平時,何淑萍夫婦9點半前就要睡覺,誰知聊著天偶然一抬頭,才發現已經10點鐘了。
  “你們跟我們到成都去耍嘛。”何淑萍說,自己有糖尿病,這次來藥沒帶夠,第二天必須得趕回去吃藥。本想輓留何淑萍多耍幾天的張金元夫婦,得知這一情況也沒法輓留。
  聽說張金元夫婦要去太原旅游,何淑萍一再強調:“那你們回來了一定要來找我喲。”張金元夫婦保證:“從太原回來,就去找你。”
  昨天下午,何淑萍夫婦平安抵達成都,第一時間給張金元夫婦打去了平安電話。“記得喲,一定要來找我喲。”何淑萍說,這麼多年,壓在心裡的那塊石頭,終於落地了。
  本組文/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見習記者 陳翔
(編輯:SN09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k03akhvx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